十八大以来典型反腐案例的调查与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正处于深刻变革的过程中,这一时期正是腐败高发时期,近些年
来,腐败更是继续呈蔓延趋势,官员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其中情节严重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
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腐败情况之严重,腐败风气之蔓延,让人痛惜不已。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腐败
的产生?又是什么助长了腐败?又该怎样去遏制腐败的产生?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查阅了十
八大以来发生的几起贪污事件的资料,案例涉及社会的各方面领域,并对案例进行讨论与分
析,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反腐案例列举
案例一: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刘铁男案
刘铁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于北京,祖籍山西祁县。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东北大学工学博士,曾获名古屋市立大学“修士学位”(涉
嫌伪造)。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2014年12月
10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案宣判,刘铁男一审被判无期
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刘铁男在被“双开”后,国家能源局内部干部的评价是:刘铁男个性高傲,对下属极为
严厉,能源管理没有新意;在项目审批不做工作不画圈,长期扣压一批项目,在遭遇举报后
才突击审批项目笼络人心。
监
案例分析: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审批大权于刘铁男一人掌握。检察机关在公诉时也指
出:“督制约权力机制不到位,是被告人刘铁男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刘铁男平时是“不
做工作不画圈”,积压了大批能源项目,在被举报后却3个月突击审批50多个项目。英国历
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话在刘铁男
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证。
案例二:
最具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案
仇和,1957年1月出生于江苏滨海。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他的仕
途起于江苏,直到1996年起任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仇和的仕途之门才在真
正意义上被打开。在沭阳进行为期4年的“铁腕”改革,仇和让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环境较
差的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2001年担任宿迁市委书记起,15年来,仇和在争议之中,
他的官职从江苏副省长,再到昆明市委书记,直至云南省委副书记。在2015年03月18日,
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中央已决定免去其
领导职务。
从江苏宿迁市起步,到云南高原执政,仇和被称为“最富争议市委书记”,也成为“另
类官员”的代表。他的改革措施、做事风格和言谈,始终伴随争议。舆论两极分化,有百姓
感激他“铁腕治城”所带来的收效,有学者赞同其“以人治推动法治”的理念。但是,仇和
“任性”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受监督的权力和腐败。
案例分析:仇和的落马,更大的意义还是对独断专行的否定,对人治的纠偏
Copyright © 合肥人才网 版权所有 皖B2-2008001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望江路与徽州大道交口智烁智联数字科技产业园 官方微信:19533837162
未经 合肥人才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
电子营业执照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